贵宾专线:400-88888-13
母婴知识
月子日记
热点内容
最新活动
网站公告
月子知识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· 月子资讯 · 月子知识 ·
不可轻视的鹅口疮
关键词: 鹅口疮 发布时间:2021-04-02
【导读】鹅口疮虽是小毛病,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败血症。

如何识别鹅口疮

鹅口疮多发于口腔不清洁、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的新生儿和婴幼儿中。如果发现宝宝有不明原因的哭闹、据奶现象时,这时检查宝宝的口腔,往往会发现舌头或口腔黏膜上有类似奶块的白色斑膜,医学上称之为“鹅口疮”,又叫雪口,主要是由于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。

鹅口疮的症状

鹅口疮常发于颊、舌、软腭以及口唇的黏膜上,发病时口腔会有刺痛感。严重时疼痛会导致宝宝烦躁不安、胃口不佳、啼哭、哺乳困难,有时还伴有轻度发热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受损的黏膜会不断扩大,蔓延到咽部、扁桃体、牙龈等。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、支气管,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,出现呼吸、吞咽困难,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,影响终身免疫功能。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,造成败血症。所以一定不能轻视鹅口疮。

Tips:如何区别鹅口疮和奶块

患上鹅口疮时,口腔黏膜上会出现乳白色略微高起的斑膜和奶块很相似,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,很容易把二者弄混而耽误对宝宝的治疗。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用棉签沾清水轻轻地擦拭,如果是滞留的奶块轻轻擦拭即可去掉,而鹅口疮的白色斑膜不易被擦掉,如果用力去掉会发现红色的创口,这就表示宝宝患了鹅口疮。

0
相关阅读